一品注册

你的位置:一品注册 > 最新动态 > 志愿军在朝鲜第一个春节怎么过?一把炒面一把雪,敌人炮火当烟花
志愿军在朝鲜第一个春节怎么过?一把炒面一把雪,敌人炮火当烟花
发布日期:2024-08-25 15:33    点击次数:198

1950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进行抗美援朝第一、第二次战役,不但在北朝鲜站稳了脚跟,还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争战局,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到了“三八线”附近。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在西线作战的第8集团军已从清川江后撤了80多公里,尽管实际上已经同志愿军脱离了接触,第8集团军却还在不停地撤退,把右翼的美第10军撂在了朝鲜半岛东北角。

到12月中旬时,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美军第8集团军,历尽千辛万苦撤到了三八线以南,来到了开城以南冰天雪地的临津江畔。这次撤退成了美国历史上最远的一次撤退。

由于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撤退途中遇车祸身亡,“临危受命”的李奇微到达了朝鲜战场。所到之处,李奇微看到的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联合国军”上下处处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气氛……。

无奈之中,12月底,李奇微按照麦克阿瑟12月8日命令确定的防线,部署了“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在这条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纵深60公里的总战线上设置了两道基本防线。

第一道防线(A线)西起临津江口,东经汶山沿三八线到东海岸的襄阳。

第二道防线(B线)西起高阳,东经议政府、加平、自隐里至东海岸的冬德里。

为了加大防御纵深,在第二道防线以南至北纬三十七度线,还准备了C、D、E三道机动防线,由南朝鲜抽调大批民工进行构筑。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36.5万人,其中作战兵力25万人。布置在一线的兵力为5个军13个师另3个旅,共20万余人。

除了作为预备队的南朝鲜第7师部署在春川一横城的第二、第三线外,李奇微在第一线展开了8个南朝鲜师,其余美英军主力均置于议政府至汉城以南的机动位置。在全线摆出了一个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随时准备按计划撤退的姿态。

李奇微的防线刚刚部署完毕,就在1950年最后一天的黄昏,志愿军又在一个冰天雪地里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即美国人所称的“除夕攻势”。激战一昼夜,第一线的南朝鲜军全线崩溃,刚刚在元旦一早发出新年贺卡的李奇微,目睹南朝鲜军潮水般逃命的一幕,不禁心生悲哀:“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向上帝祈祷,不要再目睹这样的情节。”

他非常清楚:还找不到充分的根据证明“联合国军”部队能守住各自的阵地,即使下达死命令他们也未必能坚守得住。于是,1951年1月3日凌晨,李奇微下令放弃汉城。

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志愿军打到了三十七度线附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经三次战役连续作战再加上冻饿,志愿军减员很大,总减员已达9.5万人;我军第一线兵力只有志愿军六个军二十一万余人,人民军三个军团七万余人,且已极度疲劳,一线部队需要补充休整。

由于敌是机械化部队,我步行追赶不上,未能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退到三十七度线附近的“联合国军”已经得到人员及物资的补充,有二十三万余人(美军7个师、韩军8个师、英军2个旅)。兵力对比,志愿军和人民军仅略占优势。

朝鲜地域狭小,物产有限,又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三八线”附近地区经敌人的反复搜刮和破坏,形成了上百里的“无粮区”。志愿军无法从当地筹集粮草,一切作战物资和粮草均需从国内运来。

随着战线南移拉长,志愿军的运输线已由100多公里延长到了550公里至700公里,在敌机狂轰烂炸下,志愿军后勤遭受严重损失,仅剩1000多台汽车,粮弹物资运输补给十分困难。此时,志愿军后勤补给能力已到达了极限。

只要打起仗来,忍饥挨饿中冲锋的现象在志愿军各部队中极为普遍。即使不打仗,在行军途中,志愿军也经常因为上千架敌机的轮番骚扰而无法进食。

孙子曰: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还没有形成现代后勤体系的志愿军必然要吃亏。

如果几十万朝中军队继续南进的话,将正好落入李奇微的圈套。在三十七度线上,数十万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正以逸待劳,躲在坚固的工事中,虎视眈眈等着朝中军队的到来。

饥饿而缺乏弹药,已经极度疲劳的朝中士兵,将在迅速恢复元气、补充充足的“联合国军”的火力网中大量伤亡。等到朝中军队在“联合国军”的阵地前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李奇微将随时会发动猛烈的反击,以其占优势的机动手段把朝中军队“撕裂”成数段。

与此同时,精于两栖登陆作战的麦克阿瑟雪耻翻身的机会也就到来了,他决不会放过从东西两边海岸登陆夹击的绝好机会,他将再造一次“仁川登陆”那样的神话。

此时,尽管领军入朝以来,一路凯歌高奏,个人声望达到了巅峰,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始终保持着极其清醒的头脑。他后来在军委会议发言中讲,“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打过三八线以后,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我确实害怕了……美军几乎是不战而退,……凡战场上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而不是溃退,那就要十分警惕。……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空中有飞机炸,地面是美军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弹打过来……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这样描述道:“从鸭绿江到汉江数百公里的山路,(中国军队)基本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只能靠步行。还需要时刻面对美军飞机无休止、对弹药毫不吝啬的轰炸。这些中国军人的食物只能靠自己携带,他们唯一的保护伞就是黑夜,在白天,只要有飞机出现,他们必须藏在树林里并保持静默,绝不能用轻武器进行任何还击和生火做饭,否则将遭致更加凶狠的轰炸······如此一来,补充的部队要从鸭绿江抵达前线,至少要耗费4至6个星期的时间。而他们抵达那里时,早已经是精疲力竭了。”

“联合国军”向南撤退的过程中,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窄,自然加强了纵深;半岛地形狭长,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尤其是根据李奇微的要求,美国给朝鲜战场补充了大量炮兵(10个野战炮兵营)。善于“吃一堑,长一智”的美国人,已经逐渐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把握到了对付志愿军的诀窍。

麦克阿瑟为挽回败局,命令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积极调整部署,并从国内抽调了大批老兵补充部队,又将美国第10军调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加入了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其实,不等麦克阿瑟这样安排,李奇微此时已经跃跃欲试了。他将在不久以后,进一步证实他的想法,实践他的新战术,扭转麦克阿瑟没能扭转的形势。

1951年的第一场雪,来得似乎比往年都要早一些。临近春节,“联合国军”在1月15日实施“狼狗行动”,进行试探性进攻后;又于25日发起了“霹雳行动”,进行了全线反扑。

李奇微的这次反扑在部署上和战术上都有一些新特点:一是在部署上,以美军和南朝鲜混合编组,美军重点置于西线担任主攻,南朝鲜军重点置于东线担任辅助攻击,并加大了战役纵深配备。二是在战术上,改变了过去依赖公路,分兵冒进的做法,而改取抢占要点,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力求东西呼应,互相支援,保持一条连贯的战线。三是实行所谓“磁性战术”和“火海战术”,始终同志愿军和人民军保持接触,以其优势的炮兵、航空兵、以及坦克兵的火力,对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猛烈的火力突击,杀伤消耗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有生力量。同时,还以空军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后方的运输线实施猛烈的轰炸,实施“绞杀战”,企图截断后方补给。

当时,在结束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于1月12日至14日才到达休整位置,准备展开为期两个月的休整和进行春季攻势准备。

志愿军和人民军对“联合国军”如此迅速转入大规模反扑缺乏足够的估计。志愿军前线各军兵员没有得到任何补充,物资补给的困难状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彭德怀在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中说,部队“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每人平均补5斤,也需2月6日才勉强完成,第9兵团目前只能出动26军共8个团,需2月18日才能到铁原做预备队,其余因冻伤均走不动……”远离祖国,远程征战。比战场局面更危急的是几十万志愿军的生存危机。

面对“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立即停止休整,部署并进行了第四次战役。

2月1日18时,“联司”致电各军、各军团,进一步明确第四次战役指挥问题,决定在“联司”统一指挥下,组成三个前方指挥所,由邓华副司令员负责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指”;由韩先楚副司令员负责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指”;由金雄副司令员指挥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指”。

我军志愿军在缺粮少弹、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迎接着敌人的挑战。

从27日起,美军集中力量对第50军第149师驻守的兄弟峰,东远里和第148师驻守的帽落山、修理山以及第150师驻守的文衡山发起了疯狂的轮番反扑。

第149第447团家守着白云山,抗击着10倍之敌的进攻。

为了夺取白云山,美军实施“火海战术”。100多门大炮,几十架飞机和坦克,一起对准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突然的、密集的、高强度的火力突击。几千发炮弹密集地倾泻到白云山上,顿时,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不一会儿的工夫,志愿军阵地上的树林都成了焦木,表面裸露的岩石也都变成了灰粉。

志愿军第447团的战士们丝毫没有退缩,依然顽强地抗击着美军的攻势。衣服烧着了,就地打几个滚把火扑灭。伤口流血了,随便一包扎继续坚持战斗。防御战壕被炸塌了,就躲进洞穴暂时隐蔽起来。

一轮火力准备后,几百名美军喊叫着朝阵地冲来。

在团长指挥下,战士们隐藏在各个角落,瞄准美军,手扣板机,严阵以待。

美军靠近了,靠近了,只有十来米了。

“开火!”团长一声令下。几百条火舌同时发威,前面的美军刷的倒下了一大片,其余美军掉头就跑。

美军见志愿军比较凶猛,暂时撤退兵力,集中火力以更大的强度轰炸白云山。美军指挥官叫嚣:“把白云山炸平,看志愿军还厉害不厉害?”

美军飞机、坦克和大炮疯狂地轰鸣着,白云山在颤动着。由于缺乏有效的反制美军空中炮火的力量,以及防御设施有些薄弱,在炮火中牺牲、受伤的战士数量不断增加。

半个小时后,美军又冲了上来,人数增加到1000多人,头顶上还有飞机掩护。

这并不能吓倒志愿军战士。他们勇敢沉着地抗击着美军。双方的伤亡都在不断地增大。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第447团决定暂时放弃阵地。突然之间,美军发现他们面前的志愿军战士不见了。经过搜索,没有发现一个人。美军大喜,认为志愿军被吓跑了。

晚上,美军在新占领的白云山阵地上架起了帐篷,准备好好睡个觉。他们没有想到,正有人耐心等待着他们入眠呢。

半夜10点左右,白云山上突然枪声大作。很多被吵醒的美军士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脑袋就已经搬了家。第447团成功发动了夜袭,夺回了白云山阵地。

美军不甘心失败,恼羞成怒,天一亮就又发动了猛烈强攻。第447团毫不示弱,顽强抗击,灵活歼敌。

就这样,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再失而复得。几经反复,最终第447团与进攻的美军激战11个昼夜,消灭美军1400多名,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守住了阵地。

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第447团“白云山团”光荣称号。著名作家刘白羽、作曲家郑律成专门谱写了《歌唱白云山》,讴歌第447团的英雄事迹。

在西线,美军第一、第九军两大“王牌”14昼夜只前进了18公里。2月2日,除夕前三天,志愿军用电台联系当面之敌,让对方运走躺满了阵地前的“联合国军”伤员和尸体。美军记载:“直升机群来来回回运了整整一个上午。”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至2月3日,西线进攻的“联合国军”占领了修理寺南山、军浦场、光教山、文衡里、发利峰、天德峰、梨浦里一线阵地。人民军第1军团、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转至第二线阵地继续防御。

在“联合国军”绝对优势的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火力猛烈突击下,志愿军伤亡较大,第50军能坚持作战的连以上建制单位只有1个团另2个团大部和4个连;第112师各团也减员将半。

2月5日,除夕之夜。“联合国军”发动的“霹雳作战”已经持续了10个昼夜。“联合国军”士兵,不但有良好的冬季装备,每天可以领到野战口粮,还有专程从美国本土空运来的肉食、蔬菜等搭配的热食······。此时此刻,让美国士兵坚持下去的,是世界第一强国令人生畏的工业制造能力和现代化后勤物资保障能力。

而同一战场上的志愿军所依赖的,则是坚韧的毅力和迸发的意志,还有深埋在心底的“祖国”两字。大雪茫茫,前沿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没有过年的饺子和过年的爆竹,有的只是干粮袋中的炒面和敌人一波更比一波猛烈“火海战术”的进攻。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炒面是志愿军的主要野战干粮。每个人身上背着的一条长长的炒面袋,肩上扛着的一支步枪,成为志愿军战士的两件主要装备。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饥饿时,用开水冲或用纸兜着往口中送。一把炒面一把雪,是当时志愿军战士野战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向前线大量供应炒面,政务院向东北、华北、中南各省布置任务,发动群众炒炒面支援志愿军。那个除夕,中国的大街小巷不时飘出淡淡的香味,那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在为朝鲜前线的官兵赶制“炒面”。连在北京市视察炒炒面的周恩来总理,也出现在了这支特殊的支前大军中,亲自与机关干部和群众一起动手炒炒面。

国内上至总理,下至孩童,千家万户炒炒面的消息传到朝鲜前线,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炒面伴随着战士们浴血奋战,打了许多胜仗。战士们感激炒面解决了大困难,说:“吃一把炒面,长一股劲呀”,喊出了“为祖国人民立功”的口号。

宏大的炒面场景无疑是一个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分前方后方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然而,这个壮举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没有给新中国留下什么家底,才有志愿军在前线忍饥受冻浴血奋战的艰难与悲壮,才有全国上下一起动手炒面煮肉支援前方的绝世奇景。

中华民族在近代延续百年的衰弱带来的痛苦,再一次由她的军队和全体人民来做体验。站在新的世纪回眸这段往事,会更加体会到国家的安定与富强是多么的重要。

敌人的“火海战术”,几乎把我军据守的汉江南岸的每个山头,都炸得面目全非。战士们躲过作弹、炮弹,还要躲过火焰熊熊的汽油弹,在他们的脑子里,除了记住阵地还在,几乎把什么都忘了。

守备在上品里的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1连的战士,这一天打退了美军两个营的连续进攻,时近黄昏,阵地上才平静下来。经过一天的战斗,阵地上原有的一小片松树林被迫火削光了树头。不过还可见到3棵,一棵烧黄了一半,一棵折断的树干斜耷拉在地上,只有一棵是完整的,黑森森地站在那儿。谁也说不清这一天阵地上落过多少炮弹和炸弹。

这一天的战斗,战士们紧张得连早上送来的饭也忘了吃。现在他们才想到饥渴难受。正当他们要敲碎冻冰似的炒面充饥时,从山坡上传来了粗壮的、洪亮的、愉快的喊声:

“同志们!今天是大年初一,我给你们送肉来了!”

炊事员正背着一个大口袋,从侧后的山坡上往上爬,他爬着,呼呼地喘着,还上气不接下气地喊。

“同志们!我代表……伙房,我还代表···司务长给同志们拜年啦!”

大家先是惊奇,随之恍然大悟:“哦,今天就是大年初一呀!”

有的人似乎不相信,在那屈指算着,最后才肯定地说:“一点儿不错,今天是大年初一啊!”

这一天,军和各师都组织机关干部和文工团队的同志到阵地去慰问,甚至是火线演出。特别是在大年初一这天晚上,各单位的慰问活动是格外活跃的。他们把从祖国运来的礼物,送到了连队,让战士们在硝烟中过个愉快的春节。

这个时候,像往日一样,敌人的夜航飞机又来了,沿着我军阵地,丢了一长串照明弹,成了节日高悬的天灯。敌炮时远时近,像是节日的爆竹,更加增添了火线上春节的气氛。战士们都说:要讲热闹,哪儿的鞭炮也比不上咱这儿热闹哩!还用不着花钱买。

春节不回避任何艰苦的地方,它愉快的脚步走在战士们的阵地上。

战场上的较量,就像两位高明的棋手对弈,任何一丝瑕疵都会导致战局逆转。彭德怀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李奇微排兵布阵上的疏漏:虽然向汉城方向大举进攻的西线美军第1军和第9军并肩突击没有弱点,但东线的美军第10军和南朝鲜第3军团之间兵力薄弱,留有空隙,且南朝鲜军态势逐渐突出、孤立。

彭德怀由此确定“西顶东反”的作战方针,以人民军第1军团,志愿军第50军、第38军组织西线坚守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而在东线待敌人一部态势突出时,集中主力寻机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动摇其战役布势,制止其进攻。

2月11日,大年初六。邓华指挥的东线志愿军终于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傍晚17时,中朝军队趁着早到的夜暗,经过短时间火力准备后,突然向态势突出之敌发起进攻。

至13日凌晨,横城反击作战结束,全歼南朝鲜第8师3个团、美第2师1个营、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炮兵营,另歼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1.2万余人(南朝鲜第8师第10团团长被击毙),缴获各种炮(含60毫米口径迫击炮)139门、火箭筒122具、各种枪6200余枝、坦克7辆、汽车550辆。志愿军损失各种炮21门、各种枪1232枝,作战减员4141人,敌我伤亡(含失踪、被俘)对比为3.72:1。

横城地区反击作战,是志愿军连续进行三次战役以后未得休整和补充的严重困难条件下,主力由刚刚展开休整而紧急转入作战准备,并且是远距离开进进行的一次作战。使“联合国军”在东线后撤26公里,打击了其反扑的锋芒,对减缓其在全线的反扑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对于横城作战也作了描述,他说:“我们被迫又放弃一些地区,在中共军队的进攻面前,美第2师又一次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火炮的损失更为严重。这些损失主要是由于南朝鲜第8师仓皇撤退所造成的。该师在敌人的一次夜间进攻面前彻底崩溃,致使美第2师的翼侧暴露无遗。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我们是被迫应战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先后从汉江南撤到“三八线”,实际上是一次战略转移。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里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说:“‘撕裂者行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收复首都或者占领新的地区。其主要目的在于俘虏和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缴获和摧毁其武器装备。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次作战没有获得完全成功。”

抗美援朝战争连续四个战役的胜利,不仅大量消耗了美军,而且,使帝国主义集团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过去,旧中国是一盘散沙,新中国是血肉筑成的长城。任何妄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梦想,都已是力不从心的了。

“祖国”,在志愿军战士们心中有着多么重的分量!为了祖国,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祖国,他们不惜吃尽千般苦,宁把生命献人民。

战士们的话说得好:“我们大马路不能走,把脸贴在地皮上钻洞、吃雪,我们出来干什么?就是为了我们祖国天天像过年那样热闹,扭秧歌、打腰鼓、种田、唱歌、学文化,在马路上随便走!”

发布于:天津市